淡竹概述
淡竹(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),是禾本科刚竹属的多年生植物。先端平截,具波状缺齿和纤毛;箨叶带状披针形,绿色,有多数紫色脉纹;秆高18米,径达9厘米,老杆绿或灰黄绿色,节下有白粉环,秆环稍突起;每小枝2-3叶,叶鞘初具叶耳,后渐脱落,叶舌紫或紫褐色,叶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;笋期4月,花期10月至次年5月。
淡竹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,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。1926年由南京引入美国栽培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喜肥沃、疏松砂质壤土。淡竹在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中属于无危(LC)。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或埋鞭繁殖。
淡竹叶具有清火散热,利尿,解毒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的生长功效。淡竹用途极广,秆可供建筑用或造纸原料,还可编制用具,幼芽即竹笋为鲜美的菜蔬。
淡竹的形态特征
竿高5-12米,粗2-5厘米,幼竿密被白粉,无毛,老竿灰黄绿色;节间最长可达40厘米,壁薄,厚仅约3毫米;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,同高。箨鞘背面淡紫褐色至淡紫绿色,常有深浅相同的纵条纹,无毛,具紫色脉纹及疏生的小斑点或斑块,无箨耳及鞘口繸毛;箨舌暗紫褐色,高约2-3毫米,截形,边缘有波状裂齿及细短纤毛;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,开展或外翻,平直或有时微皱曲,绿紫色,边缘淡黄色。
末级小枝具2或3叶;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;叶舌紫褐色;叶片长7-16厘米,宽1.2-2.5厘米,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。
花枝呈穗状,长达11厘米,基部有3-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;佛焰苞5-7片,无毛或一侧疏生柔毛,鞘口繸毛有时存在,数少,短细,缩小叶狭披针形至锥状,每苞内有2-4枚假小穗,但其中常仅1或2枚发育正常,侧生假小穗下方所托的苞片披针形,先端有微毛。小穗长约2.5厘米,狭披针形,含1或2朵小花,常以最上端一朵成熟;小穗轴最后延伸成刺芒状,节间密生短柔毛;颖不存在或仅1片;外稃长约2厘米,常被短柔毛;内稃稍短于其外稃,脊上生短柔毛;鳞被长4毫米;花药长12毫米;柱头2,羽毛状。笋期4月中旬至5月底,花期6月。
淡竹的生长习性
淡竹有怕强风,怕严寒,喜光的特点,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,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,年平均温度10℃以上,极端最低温度不得超过-20℃,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、微碱性土壤。
淡竹的地理分布
分布于中国产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。1926年由南京引入美国栽培。模式标本采自美国。
淡竹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用途
笋味淡;竹材篾性好,可编织各种竹器,也可整材使用,作农具柄、搭棚架等。
淡竹叶具有清火散热,利尿,解毒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的生长功效。
淡竹的繁殖方法
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或埋鞭繁殖。 [12]在成林的园子里,选择用来繁殖的母竹。淡竹繁殖特性比较特殊,必须选择两年生的淡竹。一年生淡竹是绿色的;两年生淡竹是黄绿色的;三年以上的淡竹是黄色的。用来繁殖的母竹必须是枝叶茂盛、竹节正常、没有病虫害单株粗度1-3厘米的健壮淡竹。一棵带有地下茎的母竹,第二年,它就长出新的淡竹,到了第三年,这一棵母竹,就能变成一片竹林。
淡竹的栽培技术
母竹在栽植前,为减少水分蒸发,保证营养充足,使淡竹能够正常生长,一般要进行修剪,每株竹子留三四个枝节为宜。挖母竹时,在竹子20-30厘米处开挖,保持母竹地下茎的完整。将修剪好的母竹,可以直接种在挖好的定植沟里。挖栽植坑长宽以1米见方为好,深40厘米左右。栽后踏实,使土壤与地下茎接触紧密,母竹与母竹之间的株行距为1米×2米。